(资料图)
“孤星”是一个浪漫的故事。它并不科学,并不现实,与我们熟知的客观规律和世界相差甚远。它的内核足够清晰,莱茵系列直到如今,才把“科学”这个双刃剑的性质表达得足够完整,生动。横向对比来看,“孤星”基本做到了明日方舟自己在剧本或者说故事中能够展现出的最好。它与“长夜临光”,与“叙拉古人”近似,可以在明日方舟自己的世界中占据相当的地位。故事线的接续、不同人物的塑造、叙事节奏的把握,都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。(这里不得不提一句,“孤星”谁都塑造的不错,但唯独博士本人的塑造出现了一些难以忽略的……偏差)世界观的展现是需要专门提起的。“孤星”对底层世界观的构筑,甚至超过了当年整合运动部分结尾“怒号光明”的冲击。
这故事如同“万星园”,是一双突破了帷幕的眼睛。当然,对更好的故事,适用更高的标准。并不是说“孤星”不优秀,恰恰相反,当手游的故事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快餐消费的局限,就会有新的问题摆在它的面前。它的内核是漂亮的,瑰丽的。它是个童话,但它只是一个童话。我并不是想要表达故事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上的瑕疵,在我看来,创作本身无需追求绝对的合理和逻辑,因为甚至我们的生活也不是绝对合理且符合逻辑的。恰恰是它这个漂亮瑰丽的内核,让我感受到很大的遗憾。它借克丽斯腾、老山羊、多萝西(甚至包括洛肯威廉姆斯)这些科学家的言辞,讲述了科学的“前进”性质。它讲了关于梦想、关于探索精神,这是童话闪闪发光的部分。它借助之前先后埋下的“炎魔事件”、“洛肯水箱事件”和“绿野幻梦”不同故事,又铺下了故事的阴影部分,让它们与这些科学家们纠缠一起,构建了足够立体复杂的表现。直到此处,都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将故事去扁平化,力求直击某种内核的努力。就像他们当年在“长夜临光”故事里对骑士精神和消费主义所做的一样。但对这个故事的解答太过轻薄无力这不禁让人觉得,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写出的结论,而是一种为了追求“正确的结局”而写出的东西。塞雷亚让克丽斯滕“看看脚下这片大地”赫默告诉自己的恩师“你对‘超人’的追求正是来自平庸的人类”她说“科学应该看向每一个人”立意相当不错,也并不是没有落笔,但是不够。赫默说塞雷亚是在一个人承担,那么她又是怎么做的呢?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下,无论是先驱者、开拓者、毁灭者还是拯救者。他们都只是一个一个流光溢彩般的“超人”或者“疯子”那么故事自然变成了靠极少数登台角色的“良知”“信念”“才能”和“努力”支撑出的美好结局。这个故事的结局撑不起主角们自己亲口说出的话,撑不起“平庸的人类”“大地”,更撑不起“每一个人”。赫默和塞雷亚的声张和观点,无法击败作为对手戏的克里斯腾、甚至帕尔维斯。这就让故事的结束变得虚幻,变得像是一个童话。这个问题并不是孤立的,也并不是从这次这个故事才出现的。这是每一个抽卡游戏在故事中必然遭遇的问题。塑造角色以吸引抽卡,是抽卡手游对故事的本质诉求,重视这点无可厚非。但如果止步于此,未免缺少了些创作者的魄力。用心血塑造少数可获取角色,但心血不应该都用来塑造少数可获取角色。明日方舟这点做的比很多游戏强,但有时还是让人觉得不够。这是手游故事创作者遇到的边界。这是面向创作者们的“星荚”塑造故事宛如书写历史它不是少数人/角色的特权,它永远属于无限延伸的世界(无论这个世界是否真实存在)晚安,克丽斯腾。愿你在群星之间找到自己的归处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时代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