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正文

关于罗翔、刘擎老师对“面具”问题讨论的思考

来源:哔哩哔哩    时间:2023-03-17 20:07:58

首先总结主要的观点:

面具或保护,或伪装着我们,但不存在不戴面具的人;


(相关资料图)

面具可以分为三类。一是正向面具,它帮助我们向善发展,常常表现为对目标的追求,对理想人格的自我完善;二是虚无面具,它是以善掩盖恶,例如岳不群、贪官污吏;三是反向面具,它是以恶掩善,例如竹林七贤避免祸端,又如为了融入群体降低身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注意:这里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动机来分类,并未考虑结果。

面具的存在与否常常根据人们的需求来确定。作为一个乘客,我们希望司机戴上“热情礼貌、遵守职业道德”的面具;作为一个朋友,我们希望朋友摘下面具、展示出真实的一面;作为投资人,我们也希望商业公司如实报账。

下面是我的思考。

Q1、戴上第一、二类面具分别有什么好处?

A1、第一类面具,“自我”丢失,“超我”至上;第二类面具,“自我”至上,“超我”丢失;

Q2、第一、二类面具是如何转化的?

A2、 以“理想人格”举例。在传统思想中,是存在绝对的“理想人格”的,例如儒家的“君子”。古代,读书人都注重自身人格的完善(也就是戴第一类向善的面具),可事实上,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,这些人虽然始终戴着“理想人格”的面具,却很少能真正地践行(也就是戴上了第二类面具)。以《水浒》中的宋江举例,宋江有两副面具,一副是“忠”,一副是“义”,而他的这两幅面具分别是第几类面具呢,我们来看一看。

在山东当押司期间。在山东郓城县,宋江在县衙当押司(尽忠),私下结交江湖好汉,救济贫苦(尽义),被人称作“及时雨”,可谓“忠义两全”。这一阶段戴的两幅面具都是第一类面具。试分析:如果宋江不愿尽忠尽义,是否还能有救苦扶贫的宋江呢?因此第一类面具是一副使人向善的面具。

在梁山泊起义期间。在救济晁盖一伙人后,宋江接连遭受各种变故,使得他被“逼上梁山”。在梁山,宋江竖起“替天行道”(“天”就是皇帝)的旗帜,劫富济贫、善待兄弟。这一阶段,宋江背叛朝廷,因此不忠,因此“忠”这副面具是一副虚伪的、第二类面具。而为何需要戴这样一副面具?因为借着“替天行道”的名义,宋江可以招兵买马、收拢人心。而宋江对待手下兄弟则是平起平坐、毫无忌惮,因此“义”是第一类面具。

招安后。宋江在招安后,旗帜仍然是“忠义”。但宋江为了满足皇帝的要求(即“忠”),南征方腊、北拒大辽,而使得梁山好汉死伤大半。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一阶段,“义”这个面具是虚伪的、第二类面具。注意这里,梁山好汉(特别是初期上山的)很多对皇帝并无“忠”的限制,例如李逵“杀进东京,取了鸟位”的想法。这部分梁山好汉是为了“义”才与宋江一起征战的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“忠”是第一类向善的面具。宋江为了对皇帝的忠心,带领原来的“杀人犯”们平定了叛乱,结束了一部分战争,对宋朝人民肯定是带来了正面的影响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时代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